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期刊简介
杂志文章
版权信息
订阅指南
投稿须知
世界经济终审中论文
联系我们
首页
>>
期刊简介
>>
国际经济评论
>>
2015年第1期
《国际经济评论》
2015年第1期
查看往期
请选择
年
请选择
理解变化中的亚洲与中国
2015-03-30
二战之后的亚洲,很多国家赢得独立,经济快速现代化,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教育制度为社会的成功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在大众需求和社会稳定之间寻求良好的平衡,是亚洲面临的共同挑战。亚洲的崛起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挑战。应该更好地利用区域合作机制来把握区域关系。美国参与亚洲事务,应与中国多展开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转变有目共睹。邓小平很好地把握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最大的变化是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了住房改革,劳动力具备了流动性,法律体系逐渐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中国社会和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变化,下一阶段要逐步建立新的社会安全保障网。
中产阶层成长和橄榄型社会
2015-03-30
中国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收入差距的基本趋势是不断扩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从全球来看,欧洲发达国家特别是北欧收入分配比较平均,收入差距比较严重的是拉美国家,亚洲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收入分配相对比较平均,但近几年差距也有扩大。中国要建设橄榄型社会,需要特别关注:确保到2020 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继续实施大规模减贫政策;政府要让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中等收入者;保证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成为中等收入者;税收与消费挂钩,缓解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压力;理顺收入分配秩序。
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
2015-03-30
2015 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在发达国家中将应该最亮丽,中国经济的表现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仍将相对稳健。这一经济格局有可能使没有正式框架的中美两国集团(G2)成为客观存在,在未来几十年这也许就是中国经济外交政策所必须面对的现实。过去几年,中国积极参与了国际经济治理的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体看来结果不是十分理想。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落实经济外交新战略:新的经济外交战略必须明确“一元多极”的基本原则,在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框架下接受美国领导者的地位,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方向,鼓励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并推动国际经济体制改革。
构建“一带一路”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
2015-03-30
基于对外开放新举措与经济外交新平台的基本定位,“一带一路”将成为能够体现“亲诚惠容”理念的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机制。为构建“一带一路”,作为倡导者,中国需要处理一系列全新的问题。其中包括: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利用现有比较优势与开发新优势的关系,经济合作与非经济合作的关系,以及机制化合作与非机制化合作的关系等。
利用全球价值链促进产业升级
2015-03-30
全球价值链是市场经济全球化基本规律的新体现,在本质上是经济现象,遵从市场经济制度,其理念是多维且动态的统筹融通。要利用全球价值链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对外开放,融入全球产业大循环,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一部分;利用全球价值链升级直接促进产业升级;利用全球价值链上频密的国际中间品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创新;整合国内价值链,支持国内企业“抱团”加入特定的全球价值链,增强在其中的话语权;促进区域市场融合,充分发挥区域价值链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