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期刊简介
杂志文章
版权信息
订阅指南
投稿须知
世界经济终审中论文
联系我们
首页
>>
期刊简介
>>
国际经济评论
>>
2024年第1期
《国际经济评论》
2024年第1期
查看往期
请选择
年
请选择
《国际经济评论》2024年第1期目录
2024-02-01
《国际经济评论》2024年第1期
目录世界经济面临的增长挑战与政策应对转变 /伍戈 郭凯 缪延亮 张明 肖立晟巴以冲突:根源、影响与出路 /王林聪 李绍先 高祖贵 董秀成 查道炯 薛庆国 王宇清迈倡议多边机制:迈向区域货币基金 /高海红 杨诗琦 杨盼盼政府投融资视角下的地方债务:功能、问题与出路 /时红秀 王薇中国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投资的新动机、新机遇与新挑战 /薛安伟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设计机理:基于CPTPP、USMCA和RCEP的比较分析 /周国荣2023年《国际经济评论》全年目录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设计机理:基于CPTPP、USMCA和RCEP的比较分析
2024-02-01
作者:
周国荣(上海海关学院海关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作为国际经贸协定中指导成员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协议),21世纪以来逐渐呈现出合规要求走高的趋势。对此,既有研究多从国家内部寻求解释,本文认为TBT协议合规要求的升级实际上反映了全球供应链时代各国贸易政策、法规深度一体化的需求,对TBT协议合规要求升级的理解应置于国际经贸规则高标准升级背景下。通过指出高标准国际经贸协定中的TBT协议设计背后的市场拓展机理和制度竞争机理,梳理比较CPTPP、USMCA和RCEP三大高标准经贸协定中TBT章节的设计侧重,本文认为发达国家主导下的TBT协议升级一方面遵循了国际标准严格适用,技贸措施实施程序一致和透明度机制强化的市场跨境融合路径,另一方面在国际标准的具体选取、技贸措施实施过程的境外参与、通报纪律和公布内容要求上却遵循着便利本国企业参与的制度竞争路径。因此,未来中国应从融入、抵制、建制三个方面推动TBT协议升级朝着适应全球供应链的跨境市场融合、多边合作和包容发展的方向演进。
中国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投资的新动机、新机遇与新挑战
2024-02-01
作者:薛安伟(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要素优势的变化以及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需要,中国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的直接投资不断增多。本文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投资主要存在四类动机:新型投资替代贸易动机、新型产业链配套动机、传统市场寻求动机、传统成本寻求动机。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呈现一些新趋势,其中绿地投资更注重产业联动,跨国并购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中国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投资既有新机遇,又有新挑战。新机遇主要包括:提升国际竞争力、优化全球经营和激发国内创新;新挑战主要包括:国内产业流失、就业减少和技术升级放缓。政策方向上,要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向东南亚“走出去”,使其更好服务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投融资视角下的地方债务:功能、问题与出路
2024-02-01
作者:时红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王 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摘要:地方政府专项债、城投债以及隐性债都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工具。当前,中国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地方债务引发的资源配置扭曲、金融风险积累等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一揽子化债”之后,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即着眼长远的体制机制改革。沿着“即期紧急救助—中期优化监管—长期制度建设”的脉络,近期中央采取的措施极大缓解了地方债务困局。下一步需要及时推进改革,从微观机制入手解决根本问题。针对地方政府专项债管理和其他举债融资机制进行改革,核心在于坚守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促使“用钱者”对“出钱者”负责。
清迈倡议多边机制:迈向区域货币基金
2024-02-01
作者:高海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杨诗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杨盼盼(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摘要:清迈倡议多边机制是亚洲区域唯一以流动性危机救助为目标的区域金融安排。自成立以来,清迈倡议多边机制在诸多方面不断完善。然而,由于存在一系列欠缺,该机制的可用性受到了限制。新形势下,为弥补区域流动性资金的供需缺口、提升区域金融一体化水平以及完善多层级的全球金融安全网,清迈倡议多边机制有必要升级为区域货币基金。区域货币基金的构建需要遵循一定的路径,其中,资金规模的测度、贷款工具的设计、治理和经济监测职能的制度性建设以及对更高层次区域货币合作的探索是决定区域货币基金建设可行性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