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期刊简介
杂志文章
版权信息
订阅指南
投稿须知
世界经济终审中论文
联系我们
首页
>>
期刊简介
>>
国际经济评论
>>
2024年第6期
《国际经济评论》
2024年第6期
查看往期
请选择
年
请选择
《国际经济评论》2024年第6期目录
2024-11-25
《国际经济评论》2024年第6期
目录
全球变局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卢锋 彭文生 陈卫东 殷剑峰
从战略高度看待并解决就业问题 /都阳
中国地方债务风险:特征事实、传递共振与防范化解 /宋寒凝 谭小芬 殷高峰
本币计价和本币结算:特征事实、理论分析与前景评估 /张冲 丁剑平 包阳琳
央行数字货币能带来货币国际化吗 /宋科 孙翼 朱斯迪
数字经济冲击下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理论分析与趋势研判 /白洁 高凌云
中非发展合作的可持续推进路径探索 —— 基于发展中国家自主性的视角 /姜璐
全球变局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2024-11-25
全球变局下的中国宏观经济作者:卢 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彭文生(中金公司、中金研究院)
陈卫东(中国银行研究院)
殷剑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浙商银行)
摘要:新冠疫情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主要经济体增长分化加剧,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大幅萎缩,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存在。特别地,受美国内外政策及大国博弈影响,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中国产业转移流出风险上升,越南、印度尼西亚、墨西哥、菲律宾等国呈现出典型的承接产业转移特征。受全球变局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处于内外双重失衡状态,突出表现为相对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信心与预期偏弱。疫情冲击的“疤痕效应”、房地产拖累、收入分配问题、公共资源分配模式调整、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以及外部环境变化是造成当前双重失衡格局的主要原因。解决本轮双重失衡需要政策调节,但完全依靠政策刺激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同步发力。借鉴日本1990年危机、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的应对经验,解决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和总需求不足问题,关键在于稳定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结构性改革目标,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展望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前景可期。从房地产的规模不经济到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的规模新经济的调整过程虽然痛苦,但有助于长远经济发展。
从战略高度看待并解决就业问题
2024-11-25
从战略高度看待并解决就业问题
作者:
都 阳(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摘要:就业是民生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解决好就业问题的战略性意义不仅体现在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体现在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行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因此,需要从战略高度看待并解决就业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扩大就业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包括就业非农化进程式微、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持续缩小、劳动参与率下降、人口老龄化、青年就业困难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工作任务和技能需求变化带来的系列挑战等。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目标,需要把握就业问题的长期性,紧盯主要矛盾,抓住核心环节;也需要根据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的方向和重点,统筹积极就业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就业带动能力强的行业的发展,消除就业歧视,为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中国地方债务风险:特征事实、传递共振与防范化解
2024-11-25
中国地方债务风险:特征事实、传递共振与防范化解
作者:
宋寒凝(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谭小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殷高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中国地方债务当前面临违约风险上升、财政可持续性较差、市场预期不稳定性加剧等多重隐忧,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切的重点。中国地方债务风险虽然整体可控,但其与经济社会多个领域的关联较为紧密,通过信贷风险、债券市场风险、土地财政依赖以及市场预期效应等渠道,分别与银行体系、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等领域产生了风险的交叉共振。作为主权信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地方债务风险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相互作用,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而日益增强,并可能引起风险的跨境传递。为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短期内要理顺财政与金融的关系,预防风险共振,弱化传导链条,并有效利用金融机构在化解风险方面的能力。中长期来看,应当持续推进深层次财税体制改革,减弱地方超额负债的客观需求和主观驱动。通过实行短期措施、调整中期政策和改革长期制度三者之间的联动,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本币计价和本币结算:特征事实、理论分析与前景评估
2024-11-25
本币计价和本币结算:特征事实、理论分析与前景评估
作者:张 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
丁剑平(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包阳琳(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摘要:双边本币结算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降低美元依赖和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在深入分析计价货币与结算货币内涵和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对不同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选择下的汇率风险、中国与东盟国家和金砖国家间的双边本币计价和结算可行性进行探析。研究发现:第一,双边本币结算本身虽不能降低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但降低了汇兑成本和国家层面对外汇储备的依赖;第二,只有本币计价和本币结算结合才能完全转嫁汇率风险;第三,较大的贸易总额和全球价值链(GVC)参与度、较高的产品技术水平、较大的锚货币份额以及较为完善的金融机构网络为人民币本币计价和结算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中国与贸易对象国在金融开放和金融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本币计价和结算的推广;第四,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南非、俄罗斯、沙特阿拉伯、越南和巴西具备一定的与中国开展双边本币结算的条件,中国出口的高技术制品,尤其是对俄罗斯、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出口,具备人民币计价的可能。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扩大人民币直兑交易、提升贸易规模和产品技术水平、完善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布局、扩大制度型金融开放、进一步推出并扩大人民币计价期货产品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