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际经济评论》

2025年第1期

查看往期

WTO成立三十周年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2025-01-23

WTO成立三十周年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作者: 

霍建国(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

佟家栋(南开大学)

赵 宏(北京大学法学院)

宋 泓(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王跃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崔 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海南研究院)
摘要: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开始运作,至今已走过三十年历程。WTO是多边贸易体制的代表,为国际贸易提供了通行的法律规则,塑造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竞争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和经济繁荣。WTO在提高世界人民生活水平、缩小高收入与低收入国家间差距以及减贫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WTO内部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主要源于部分成员之间力量对比的显著变化,而其面临的困境还源于自身制度设计。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WTO的存在至少为全球贸易发展、规则和秩序的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无论未来如何变迁,WTO作为多边自由化的平台应当得以保留,其包容性改革强调通过加强对话和合作解决贸易争端,推动全球贸易健康发展。面对当前形势,中国应当准确把握改革与开放的辩证关系,实现改革与开放的良性互动;应将积极加入高标准国际经贸协定作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同时以此为契机,推进国内制度改革与调整,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坚定推进对外开放、完善自身制度体系的同时,致力于维护现有全球经济体系,努力推动其朝着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方向发展。
 

从谈判视角剖析WTO中所谓的“非市场经济“问题2025-01-23

从谈判视角剖析WTO中所谓的“非市场经济“问题
作者:

易小准(世界贸易组织)

王 磊(北京市高朋律师事务所)

洪晓东(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

索必成(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
摘要: 近些年,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针对中国鼓所谓的“非市场经济“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冷战思维复活,试图将其国内法中对华贸易歧视政策在WTO中多边化,在WTO中边缘化中国,遏制中国的起。然而,多边贸易体制中并无界定成员经济体制的规则。历史上,多边贸易体制曾以灵活务实的方式接纳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但为其设置了特殊的歧视性成员条件,使其无法获得无条件最惠国待遇,这些国家成为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二等公民”。而中国的情形与之完全不同,中国加入WTO并与其他成员之间完全适用WTO规则,获得无条件最惠国待遇,与各成员拥有平等地位,在中国加入WTO的谈判过程中,WTO全体成员对中国经济体制是否符合多边贸易体制、中国是否能够履行加入WTO的承诺,进行了多次冗长的审查,并得出积极肯定的结论。中国加入WTO的谈判过程,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也是WTO成员就中国“使其经济参与以开放和市场导向政策以及乌拉圭回合协议和决议中承诺为基础的世界贸易体制”达成共识的过程。近几年在WTO中针对中国鼓噪的”非市场经济“问题,是别有用心的伪命题。
 

WTO改革的现状、挑战与中国担当2025-01-23

WTO改革的现状、挑战与中国担当
作者:

[智利]阿莱杭德罗·哈拉(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谈晓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世界贸易组织讲席(中国)研究院]
摘要: 多边贸易体制下,各国利益紧密交织,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改革面临错综复杂的挑战。在WTO履行争端解决职能的过程中,一些成员对WTO规则的解释存在分歧,这主要源于缺乏新规则和新纪律的引导。而这种规则的缺失,又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贸易谈判功能受阻。因此,争端解决机制停摆、贸易谈判功能受阻以及成员间存在较大分歧,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环环相扣,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尽管WTO改革在投资便利化、电子商务等部分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改革效果来看,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WTO改革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农业领域议题与工业等非农业领域议题相互捆绑,凸显议题交织的复杂性;各发展中成员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这对特殊与差别待遇的灵活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重塑透明度机制,旧的规则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缺乏强有力的领导者,当前的临时上诉安排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鉴于美国、欧洲国家对WTO改革缺乏热情以及印度的消极态度,中国应当承担起与自身规模和实力相匹配的特殊大国责任,主动组织改革对话,积极提出改革方案,推动关于新规则和新纪律的谈判进程,从而激活多边贸易体制的活力,推动其朝着更加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