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年第8期

查看往期

论中国的世界主义2014-08-29

    [内容提要] 作者探讨了经过创造性转化的天下主义即中国的新世界主义可以提供给世界什么样的建设性思想资源问题。中国的世界主义发端于周朝,嬗变发展于自秦汉至明清的漫长历史时期,具有深邃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构成其内核的要素包括对外关系中可无限外推的同心圆、内外同构的名分秩序观、自信而又内省的文化构造,在此构造下,行为主体的身份是可变的,没有绝对的他者,只有相对的“我人”揖内容提要铱摇作者探讨了经过创造性转化的天下主义即中国的新世界主义可以提供给世界什么样的建设性思想资源问题。中国的世界主义发端于周朝,嬗变发展于自秦汉至明清的漫长历史时期,具有深邃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构成其内核的要素包括对外关系中可无限外推的同心圆、内外同构的名分秩序观、自信而又内省的文化构造,在此构造下,行为主体的身份是可变的,没有绝对的他者,只有相对的“我人”,最终天下可以和为一家。这一世界主义,剔除其中上下尊卑的成分,经由转化性的创造,可以成为未来世界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是中华文化可贡献于世界的建设性的思想理念。其中的五个特性尤为重要,即中国的世界主义是包容的,而非排斥的;关系具有可转化性;转化的路径是文化的,而非武力的,依靠的是吸引力和感召力;转变的方式是自愿的,而非强制的;天下可以和为一家,这是中国的世界主义的最终理想。,最终天下可以和为一家。这一世界主义,剔除其中上下尊卑的成分,经由转化性的创造,可以成为未来世界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是中华文化可贡献于世界的建设性的思想理念。其中的五个特性尤为重要,即中国的世界主义是包容的,而非排斥的;关系具有可转化性;转化的路径是文化的,而非武力的,依靠的是吸引力和感召力;转变的方式是自愿的,而非强制的;天下可以和为一家,这是中国的世界主义的最终理想。

IPCC 如何影响国际气候谈判2014-08-29

    [内容提要] 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性和不确定性使国际气候政策的协调变得十分必要。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作用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但中国学术界对其作用机制的认识仍然有限。作者借鉴认知共同体理论,分析了IPCC 影响国际气候谈判的四个主要路径,即政策创新、政策扩散、政策选择和政策坚持。首先,在政策创新层面,IPCC 是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政策合法性来源。IPCC 的科学性赋予了评估报告的合法性,成为国际气候谈判规范与原则的最高来源,直接支撑气候谈判。其次,在政策扩散层面,IPCC 定期发布报告的模式具有累积效应,这种气候变化知识的传播能力极强,因此保持了气候变化在国际政治议程设置上的较高排序。再次,在政策选择层面,特别是IPCC 与政治权力的关系上,IPCC 的评估报告包括科学评估与政府评估的双重程序,在牺牲了部分科学合法性的同时,IPCC 也维持了自身的政治影响力。最后,在政策坚持层面,IPCC 与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联合与互动形成了间接影响国际气候谈判的渠道。这一渠道强化了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小岛屿国家等行为体向传统的国际气候谈判格局施压的作用。当然,IPCC 作为气候变化的认知共同体,也存在着一些如科学专业精神不足、组织机构运行效率不高等影响其发挥作用的限制性因素。因此,IPCC 的作用也是有边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