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期刊简介
杂志文章
版权信息
订阅指南
投稿须知
世界经济终审中论文
联系我们
首页
>>
期刊简介
>>
世界经济与政治
>>
2017年第2期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7年第2期
查看往期
请选择
年
请选择
2017年第2期目录
2017-04-07
世界政治与经济2017年第2期(总第438期)目录马克思主义国际问题研究专栏4 科技革命发生了几次——学习习近平主席关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论述 冯昭奎国际关系理论25 互联互通世界的治理和秩序 苏长和36 国际政治“关系理论”——概念、路径与挑战 曹德军中国外交54 伙伴国类型与中国伙伴关系升级孙学峰 丁鲁77 交往行动、战略对话与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 赵洋国际政治经济学106 北极西北航道潜在经济影响及中国对策——基于全球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 丛晓男130 中国的经济影响与东亚国家民众对华评价——经济受惠度与发展主义的调节效应分析 庞琴 梁意颖 潘俊豪155 英文摘要
科技革命发生了几次——学习习近平主席关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论述
2017-04-07
【内容提要】从2013年到2017年,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及“新一轮科技革命”或“新科技革命”,这里隐含着一个问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属于第几次(轮)科技革命?众所周知,历史上曾经兴起过若干次科技革命,而在每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候,都会被称为“新科技革命”。为了搞清这一轮“新科技革命”的概念,作者对历史上数次科技革命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研究,提出“四次科技革命论”:第一次科技革命:电气化与汽车时代的开始(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原子能的利用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20世纪4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革命(20世纪70/80年代—21世纪10/20年代);第四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未来的技术竞赛中,最成功的国家将是那些积极变革并且能够跟上技术进步的国家。【作者简介】冯昭奎,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邮编:100007)
互联互通世界的治理和秩序
2017-04-07
【内容提要】互联互通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一个世界潮流。一个日益互联互通的世界既释放出蓬勃的生产力,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风险。按照什么方式把一个日益互联互通的世界较好地组织起来,成为新时期探讨秩序和治理面临的新议题。互联互通改变着国家对权利、责任、利益的看法,主权仍然是良好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基石,全球治理的改善和主权的维护并不是对立的;当前困扰全球治理的国内制度障碍主要来自分权制衡的对立式制度体系,这类制度体系难以提供稳定一致的全球治理预期,影响到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质量。大国关系治理是任何时期国际秩序的关键环节,互联互通的发展为大国关系从传统对抗的治理结构走向协商的治理结构提供了机会。国际政治文化反映着一定时期的国际政治生态,世界在互联互通的发展中逐步萌生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人文交流和国际关系教育培育和谐共生的国际政治文化,同样是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建设必须重视的内容。【作者简介】苏长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外交学系教授。(上海邮编:200433)
国际政治“关系理论”——概念、路径与挑战
2017-04-07
【内容提要】在全球化时代,日益强化的相互依存凸显出国家间“ 关系” 的重要性。通过发掘本土概念,中国国际政治学者试图构建独具特色的关系理论。与西方学界的实体性思维不同,中国情境下的关系理论以儒家关系主义为底色,倡导和谐包容、情理兼顾与礼尚往来。作为社会建构的产物,“关系”既有利他性的规范含义,也有工具性交换的特点。对中国外交而言,追求东亚地区的“和谐秩序”,不仅需要多边布局也需要双边互动。基于关系运作机制的差异,中国学者提出了两种关系主义的分析路径。在宏观层次上,“过程建构主义”强调社会实践的塑造功能,认为共享规范是整体和谐的必要条件。在微观层次上,“ 关系均衡理论” 关注具体的利益交换策略,认为“让步—回报”的互惠机制可以维持双边关系稳定。当然,作为一种初步的学理创新,关系理论在理论适用范围、概念类型化与正负功能区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研究难点。从学术价值上看,关系理论跳出了实体性思维的桎梏,拓展了国际政治研究的理论空间。着眼未来,需进一步细化因果机制分析,强化实证研究。【作者简介】 曹德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北京 邮编:100871)
伙伴国类型与中国伙伴关系升级
2017-04-07
【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建立伙伴关系一直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建立新伙伴关系的过程中,中国也一直努力寻求升级已有的伙伴关系。伙伴国类型是影响中国伙伴关系升级的核心因素,即中国与支点国家(坚定支持中国核心利益)或结点国家(拓展中国国际合作资源)的伙伴关系更可能实现升级,其主要原因在于推进与支点或结点伙伴国的政治及安全合作有助于中国缓解崛起困境,即更好地在拓展国际影响力与管控美国及其安全体系的外部压力之间寻求平衡。作为对伙伴国坚定支持和合作的回馈,中国也更愿意在伙伴关系框架内与支点或结点国家实现互惠性合作,从而为伙伴关系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Logit回归模型和比较案例分析的检验结果均支持了我们提出的支点或结点国家升级模式。明确中国伙伴关系升级的动因有助于深入理解在美国实力优势及其安全保护体系延续的背景下中国有效缓解崛起困境的理论逻辑以及地区大国伙伴外交的动力机制。【作者简介】 孙学峰,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丁鲁,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2014级硕士研究生。(北京 邮编: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