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期刊简介
杂志文章
版权信息
订阅指南
投稿须知
世界经济终审中论文
联系我们
首页
>>
期刊简介
>>
世界经济与政治
>>
2019年第5期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9年第5期
查看往期
请选择
年
请选择
2019年第5期目录
2019-06-08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9年第5期(总第465期)
马克思主义国际问题研究
4“一带一路”与中国—世界互动关系 门洪华
世界政治
22 欧亚秩序的套娃模式:地区分化及其影响 曾向红
53 基于海量事件数据的中美关系分析——对等反应、政策惯性及第三方因素 庞珣 刘子夜
80 跨界民族的安全问题——类型、成因与限度 王军 黄鹏
103 欧洲大国的海外利益保护论析——以法国、英国和德国在非洲的利益保护为例 杨娜
国际政治经济学
131 超越地缘政治——产业政策与大国竞争 雷少华
155 英文摘要
超越地缘政治——产业政策与大国竞争
2019-06-08
【内容提要】从整个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史来看,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不但规模有限,而且程度可控,这是因为核武器的毁灭性后果急剧提升了战争的成本。军备与战争依然是大国之间竞争和冲突的重要形式,但是在全球化时代,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地缘政治与军备竞争的效用逐步降低。当今世界的大国竞争已经不仅是军备竞赛和GDP数值的较量,还是持续创新与快速应用的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在一个先进技术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中,竞争的本质变化导致安全的内涵发生了巨大改变:从如何防止战争逐渐转向如何确保产业安全。全球化重塑了全球产业结构,大国竞争的本质也转向了产业政策竞争。谁控制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全产业链,谁就控制了全球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决定了经济实力和军事技术,而经济实力和军事技术决定了国家安全,因此产业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决定着国家安全。在全球化时代,主导竞争的最重要因素是产业政策、尖端技术和市场规模,而大国竞争的本质是产业政策的竞争。
欧洲大国的海外利益保护论析——以法国、英国和德国在非洲的利益保护为例
2019-06-08
【内容提要】非洲国家陆续独立后,以法国、英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国仍然新旧方式并用以保证它们非洲的海外利益。在此过程中,它们形成了一些共同特性:政府是维护海外利益的关键行为体、军事力量是有力保障、跨国公司控制非洲国家的关键领域、加强在欧盟层面的协调。优先特定地区或领域、借助多边机制、援助和投资先行、平衡国内各方利益以及创建主导型机制是三国海外利益保护的基本做法。受地缘环境、历史经历、国家实力、国际分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三国海外利益的分布与类型,导致了海外利益保护方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法国通过投资、驻军、货币挂钩等途径在经济、贸易和金融领域保持对非全面影响,确保海外利益最大化。英国延续并发展了殖民时期“因地制宜”、宗主国管理与当地情况相融合的模式,为英国维护并拓展在非利益减少阻碍。德国倾向于采用和平的多边方式与非洲打交道。当前国际环境与地区形势的变化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对法、英、德在非利益保护和拓展带来了挑战。三国为了扭转国内或地区的不利局面,均积极发展对非关系,力图维护其在非特殊利益,进而扩展其全球影响力。
跨界民族的安全问题——类型、成因与限度
2019-06-08
【内容提要】后冷战时代跨界民族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近年来相关成果在研究取向上存在“安全问题”与“去安全问题”的悖论以及跨界、民族两要素不兼顾的缺失。跨界民族引发的安全问题既包括传统安全问题,也包括非传统安全问题,但总体以后者居多。本文详细分析了跨界民族所在国为何将跨界民族群体视为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军事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三大类型的安全威胁,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其成因。这些威胁可能是存在性威胁,也可能是建构性威胁。跨界民族本身是一个变量,加上它所引发与卷入的安全问题往往受国家间关系影响或是为国内政治进程所驱动,故跨界民族成为所在国安全威胁是有着严格条件性的,它绝非必然成为“问题”,也并不必定带来安全威胁。我们不能简单将其安全化或去安全化,而应科学考察其存在的条件、范围与机理,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综合施治。
基于海量事件数据的中美关系分析——对等反应、政策惯性及第三方因素
2019-06-08
【内容提要】中美关系的合作前景及其影响因素引发了激烈的学术和政策争论。本文运用全球事件、语言与语调数据库(GDELT),对中美1979—2017年的每日事件共计约四百万条记录进行系统性分析,探寻影响中美互动的三类广受关注的因素——对等反应、政策惯性和第三方(俄罗斯)的作用。运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可发现美国对华行为的政策惯性力压对等反应和俄罗斯因素,具有强烈的内在逻辑性,而中国对美行为中的三种因素作用较为平均。中美之间的对等反应模式在冷战结束后即稳定存在,但这一模式呈现出“有限性”和“不对称”的特征。此外,后冷战时代的中美俄三边关系呈现出“权力制衡”的战略三角特征,俄罗斯因素在中国处理中美关系时的影响尤为显著,并自1999年以后形成了中俄对美行动的协调机制。但是,与美对抗均非中俄两国的长期战略目标而是短期策略选择,加之中俄之间并无稳定的对等反应机制,中俄两国的对美协调机制升级为中俄结盟缺乏战略基础和可操作性。这些发现有助于厘清当前关于中美合作与竞争关系的重大理论争论,为评估各种关于中美关系的政策建议提供了实证基础。本文作为大国关系的大数据研究尝试,也显示了大数据国际关系研究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