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期刊简介
杂志文章
版权信息
订阅指南
投稿须知
世界经济终审中论文
联系我们
首页
>>
期刊简介
>>
世界经济与政治
>>
2025年第2期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5年第2期
查看往期
请选择
年
请选择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5年第2期
2025-03-12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5年第2期目录3 多边主义的中国源流与世界启示 /吴志成31 国际技术分工、技术分享与大国技术联盟——大国争取技术追随者的政治经济分析 /黄琪轩 李文见54 知识、合作与治理——认知共同体如何推动军备控制 /祁昊天 陈芳芳84 软遵约路径与实践共同体生成——全球治理有效性研究范式的重构 /王亚琪110 为何联合国没有赢得南极治理主导权 /张豫洁134 免于全球性支配的自由——国家提供全球公共物品的国内正当性基础 /汪家锐159英文摘要
多边主义的中国源流与世界启示
2025-03-12
多边主义的中国源流与世界启示吴志成【内容提要】中国的多边主义思想传统源远流长,以诸侯国与王朝国家等前国家实体为主体的悠久历史铸就了中国对外多边交往的价值取向、思维理路与实践原则,也构成了中国多边主义的古代传统。近代中国被迫卷入由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中国的多边对外交往既具有多边主义的一般特征,又强调主权平等与公平正义等价值追求,寻求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统筹互动的外交实践为当代中国多边主义积累了理论与实践经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继承发展古代外交理念传统和实践经验,以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在创新多边合作理念、改革现有多边机制、搭建多边合作新平台以及坚持通过多边对话协商解决热点问题等方面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成为捍卫多边主义的中流砥柱。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充分展现维护多边主义的负责任大国担当,以实际行动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多边主义、各国怎样践行多边主义”这一时代命题,中国的多边主义外交实践也发展为全面合作和主动引领,为国际社会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树立了榜样。当今世界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升,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必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促进大国在多边事务中的协调合作,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关键词】多边主义;真正的多边主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负责任大国;全球治理【作者简介】吴志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
国际技术分工、技术分享与大国技术联盟——大国争取技术追随者的政治经济分析
2025-03-12
国际技术分工、技术分享与大国技术联盟——大国争取技术追随者的政治经济分析黄琪轩 李文见【内容提要】在19世纪末以来的国际技术竞争中,相关大国多次尝试打造技术联盟以遏制竞争对手,但成效不尽相同。英国争取技术追随者的成效最差,甚至难以获得其殖民地和自治领的支持。冷战时期的苏联与20世纪后期的日本争取技术追随者的成效次之,导致的后果分别是东欧国家逐渐削弱了与苏联的技术联系,亚洲地区相关经济体纷纷放弃了日本主导的技术轨迹。在大国技术博弈中,美国先后作为崛起国与守成国,屡次成功打造国际技术联盟,巩固了其作为世界科技领导者的地位。通过19世纪末以来大国争取技术追随者的历史分析,作者比较了大国在不同时期争取技术追随者的成效差异,发现国际技术分工有助于带来持续的利益交流、国际技术分享有利于形成广泛的追随网络。在与美国的技术博弈中,英国属于既缺乏国际技术分工又缺少国际技术分享的典型案例,故其争取技术追随者的成效较差;苏联和日本由于分别热衷于技术分享与技术分工,其争取技术追随者的成效并不显著。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美国在多次技术博弈中能有效利用技术分工与技术分享争取技术追随者。在国际技术竞争中,唯有广泛开展国际技术分工并积极推进国际技术分享,大国才能有效地争取覆盖范围广、稳固程度高的技术追随者,进而成功打造国际技术联盟。【关键词】大国技术博弈;国际技术分工;国际技术分享;国际技术联盟;技术追随者【作者简介】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市创新政策评估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李文见,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知识、合作与治理——认知共同体如何推动军备控制
2025-03-12
知识、合作与治理——认知共同体如何推动军备控制祁昊天 陈芳芳【内容提要】军备控制是国际安全研究的重要议题,既有研究更多关注政府和国际组织等行为体的作用,相对忽略了认知共同体对军控机制的推动作用。作者尝试找出认知共同体作用的一般性规律,重点分析认知共同体如何通过社会化与功能性作用,并与国际政治对抗、国际经济发展、主要国家态度等因素发生交互作用以影响军控。为此针对1946—2017年军控条约与谈判进行了案例数据库构建,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检验理论预期和理论假说。认知共同体在社会化和功能性两个维度上发挥着知识生产与合作网络搭建的双重作用。就其自身而言,认知共同体的单独影响既非推动军控的充分条件,也不构成必要条件,但是在不同组合下,认知共同体可与其他因素共同构成军控机制的充分条件组。在不同的充分条件路径中,认知共同体能够通过改变认知基础、生成行为规范、加强交流合作机制甚至影响身份认同,有效促进军控与国际安全治理的实践。【关键词】认知共同体;国际安全治理;军备控制;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知识生产;合作网络【作者简介】祁昊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副教授;陈芳芳,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
软遵约路径与实践共同体生成——全球治理有效性研究范式的重构
2025-03-12
软遵约路径与实践共同体生成——全球治理有效性研究范式的重构王亚琪【内容提要】全球治理失灵或失败的观点部分源于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强调以遵约执行界定有效性的认知局限。行为体具有内生的遵约动机,但其执行行为并不必然能验证机制的有效性。行为体也可能在完全遵守机制规则和决策程序的情况下妨碍治理目标的达成。全球治理的核心价值是国际社会在缺少强制性公共权威的条件下协调多元行为体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全球治理有效性的实现往往依赖以主体间手段建立的共识性权威。因此,国际社会需要重构全球治理有效性的研究范式,在实践本体论和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将全球治理视为行为体与治理机制相互建构的一种社会化实践进程。在此进程中,一定程度上容忍违约、以软遵约路径促进行为体持续参与治理实践、在特定治理领域内推进共有背景知识嵌入以及塑造稳定的惯习系统等方式有助于构建实践共同体,是提升全球治理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后实证主义范式可以诠释“东盟方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进程和“全球南方”的治理实践等内容。由此可见,全球治理并没有趋于失败,西方主导的理性主义规则治理体系正面临变革。尊重并容纳非西方主体的治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在包容型治理机制和进程中培育共同治理实践,这些方式将有助于增进全球治理的有效性。【关键词】治理有效性;软遵约;实践共同体;“全球南方”;区域治理【作者简介】王亚琪,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