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期刊简介
杂志文章
版权信息
订阅指南
投稿须知
世界经济终审中论文
联系我们
首页
>>
期刊简介
>>
世界经济与政治
>>
2025年第3期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5年第3期
查看往期
请选择
年
请选择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5年第3期目录
2025-04-09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5年第3期目录
3主流政党何以应对新执政党挑战——欧洲议会制国家联合政府治理中的议程控制 /卢晓33性别与国际安全:边缘视角对规范制定的影响 /王蕾63信息治理与国内冲突——基于信号博弈模型的实证检验 /桂晓书 吕蕙伊94经济贫困是否导致恐怖主义——基于恐怖主义异质性分析 /李益斌 胡宋达121主导性大国如何回应新兴制度创建——美国在地区开发银行中的地位差异研究 /陈云轩150英文摘要
主流政党何以应对新执政党挑战——欧洲议会制国家联合政府治理中的议程控制
2025-04-09
主流政党何以应对新执政党挑战——欧洲议会制国家联合政府治理中的议程控制卢晓【内容提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绿党、激进右翼、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政党为代表的新兴政党在欧洲政坛迅速崛起,显著改变了欧洲政党体系的传统格局。部分新兴政党不仅在议会选举中表现出色,而且成功参与组建联合政府,成为欧洲政坛的新执政党。从在野党到执政党的身份转变给新执政党带来了更为直接的政策影响力,但也加剧了政府内部冲突的风险,催生了联合政府治理中的新执政党问题。为应对新执政党挑战,主流政党将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诉诸议程控制策略。其中,对提案时机的把控是主流政党议程控制的关键手段。为应对新执政党审查,主流政党倾向于推迟提案,以牺牲政策绩效为代价获取竞选优势,但这也导致政策效率低下和政治承诺无法及时兑现等后果。此外,主流政党的提案时机选择也取决于其对新执政党竞合类型的判断和共同执政中的学习互动过程。基于德国、比利时、芬兰和捷克四国联合政府立法提案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上述理论,揭示了欧洲议会制国家联合政府治理中代表性与效率、回应性与责任制之间的深层矛盾。【关键词】欧洲政治;政党;联合政府;新执政党;议程控制【作者简介】卢晓,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
性别与国际安全:边缘视角对规范制定的影响
2025-04-09
性别与国际安全:边缘视角对规范制定的影响王蕾【内容提要】在21世纪以来的军备控制及相关安全领域规范的制定进程中,性别视角的引入是一种常见现象。妇女组织呼吁关注武器的使用等军事化行为与政策对不同性别身份的个体产生的差异化影响,主张提升女性在规范谈判与安全实践中的参与度,甚至以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批判军事化政策的正当性。妇女组织在一些议题领域成功影响了谈判结果,但在另一些议题领域却未达成预期目标。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是,当妇女组织提出的观点主张对规范谈判中主流观念的冲击较为有限时,中小国家利用性别视角的先锋性与反叛性提升自身在规范谈判中的影响力,且无须承担显著的风险与成本;而当妇女组织的观点主张与规范谈判中的主流观念产生尖锐冲突时,中小国家在支持性别视角的同时,有选择地利用或重塑妇女组织的观点主张,通过软化性别视角对主流观念的冲击,使自己能够以较低成本受益于性别视角。涉及常规武器贸易、核裁军、自主武器系统和网络空间军事化的四个案例验证了这一解释。研究揭示了边缘视角主流化过程的复杂性,有助于理解大国与中小国家间权力关系的变化及其限度,也能够为探讨更多边缘视角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启示。【关键词】妇女组织;中小国家;军备控制;规范制定;性别【作者简介】王蕾,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
信息治理与国内冲突——基于信号博弈模型的实证检验
2025-04-09
信息治理与国内冲突——基于信号博弈模型的实证检验桂晓书 吕蕙伊【内容提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关于其如何影响国家安全治理的研究日益增多。然而,对于为何有些政府的信息治理措施能有效缓解国内抗争与冲突,而另一些却适得其反,仍是一个有待充分讨论的问题。有别于聚焦于单一案例或特定类型国家的既有研究,作者从宏观层面探究信息治理措施影响国内冲突风险的内在机制,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框架构建了一个信号博弈模型,旨在阐明政府如何战略性地运用信息治理措施向潜在挑战者发出威慑信号。该模型发现,成本考量与政府实力是决定治理效果的关键:成本的增加会降低政府实施信息治理措施的可能性;而在相同的治理成本下,随着政府实力的削弱,信息治理作为威慑信号的功效会大打折扣,难以有效塑造政府强大的形象,反而可能加剧国内抗争与冲突爆发的风险。运用2016—2020年的跨国月度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治理成本越高,政府采取信息治理措施的可能性越低。作为旨在抑制国内冲突的一种潜在手段,信息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严格受限于政府实力的强大和政权的稳固性;而在政府实力较弱的国家,该措施非但不能遏制国内抗争与冲突,反而显著促进了此类事件的频发,这一负面效应在稳健性检验中依然保持显著。【关键词】信息政治;国家治理;国内冲突;国家安全;信号博弈【作者简介】桂晓书,中国人民大学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吕蕙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
经济贫困是否导致恐怖主义——基于恐怖主义异质性分析
2025-04-09
经济贫困是否导致恐怖主义——基于恐怖主义异质性分析李益斌 胡宋达【内容提要】探究恐怖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对国家制定反恐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学界对经济贫困是否导致恐怖主义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既有研究大多将恐怖主义活动视为一种系统性现象,进而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但忽视了经济贫困与恐怖主义异质性的关系。按照意识形态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恐怖主义划分为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民族分离型恐怖主义、左翼恐怖主义和右翼恐怖主义四种类型。基于相对剥夺理论,作者从价值期望与价值能力两个维度分析了经济贫困影响不同类型恐怖主义的解释机制。研究发现,经济贫困对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和右翼恐怖主义产生的影响主要通过非经济型价值期望传播这一方式得以实现。经济贫困对民族分离型恐怖主义和左翼恐怖主义产生的影响则分别通过非经济型价值期望—递减型相对剥夺解释机制和经济型价值期望—累进型相对剥夺解释机制得以实现。这两种相对剥夺解释机制分别在民族分离型恐怖组织“俾路支解放武装”和左翼恐怖组织“光辉道路”两个案例中得到验证。虽然恐怖主义具有异质性特征,但经济相对剥夺研究视角可以为分析经济贫困与不同类型恐怖主义之间的内在关系提供一条有效的研究路径。【关键词】经济贫困;恐怖主义异质性;相对剥夺理论;意识形态;反恐政策【作者简介】李益斌,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胡宋达,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