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5年第10期

查看往期

新时代的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定位、创新理念与重大实践2025-11-10

新时代的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定位、创新理念与重大实践
魏玲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元首外交引领推出一系列重大倡议和行动,推动中国周边外交不断产生新理念、新实践和新成果,成为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具代表性的领域之一,也构成了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重要来源。中央周边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升了周边的战略定位,指出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基于这样的定位,中国的周边外交理念再次出现重大创新:一是将周边命运共同体具象化,提出“五大家园”观;二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和当代周边实践,提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三是进一步创新安全理念,提出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以命运与共为核心理念,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周边战略行动在强化战略协作、深化发展融合、提升安全韧性三个方向上再次提质升级。在中国外交布局中,“周边是首要”充分彰显并不断强化,周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依托,为应对全球不稳定、不确定提供稳定性和确定性,成为中国主动塑造并引领国际体系变革的发力点和关键。
【关键词】周边外交;“五大家园”;亚洲价值观;亚洲安全模式;命运共同体
【作者简介】魏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新时代中国国际秩序构成性纲领刍议2025-11-10

新时代中国国际秩序构成性纲领刍议
陈拯
【内容提要】国际秩序的变革方向是大变局下大国竞合的焦点。国际秩序构成性纲领是针对国际秩序基本构成性问题的总体性方案,体现出特定主体对国际秩序构建的原则性主张,由规定秩序运行目标与引领秩序导向的理想愿景、判断规则与行为正当性的核心价值观以及确定主体间关系与互动原则的基础制度构成,是秩序构建的重要指引。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体系中,“五个世界”总目标树立了理想愿景,全人类共同价值奠定了核心价值观,新型国际关系明确了基本关系和互动原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新时代中国的国际秩序构成性纲领。这一纲领为国际秩序的变革完善明确了目标宗旨,为规范原则提供了价值支撑,是具体规则和制度安排的生成语法。与现行国际秩序及“自由国际秩序”的比较展示了中国纲领的兼容性与进步性,突显了其所秉持的多元会通、和合共生的整体性世界观以及注重关系和过程协调的思维。国际秩序构成性纲领这一集成性概念有助于系统把握中国秩序方案的内在层次性,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学理转化与国际传播。
【关键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秩序;国际秩序构成性纲领;新型国际关系;全人类共同价值
【作者简介】陈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大国博弈中的拉美地区国家行为逻辑2025-11-10

大国博弈中的拉美地区国家行为逻辑
高程  董青青
【内容提要】作者主要从历史演化的视角分析了大国博弈中的拉美地区国家行为逻辑及其形成与展现过程。考察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殖民统治、美国独霸、美苏争霸以及后冷战时期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拉美国家在自主与发展间的摇摆在其主权国家形成阶段便埋下了伏笔,并在主权国家阶段持续得到印证与强化,普遍展现出对大国影响力更为明显的不安和戒备。根据拉美国家在自主—发展困境中的优先诉求与主导大国对拉美国家的施策模式,拉美国家的战略行为可以分为有限度追随、策略性妥协、强烈抵触主导大国以及在主导大国与新兴大国间多面下注四种基本情形。通过分析大国博弈历史中的拉美国家战略行为,作者对相关假说进行了检验。殖民历史塑造了拉美国家的自主与发展诉求。美国独霸时期,受制于美国在拉美地区的支配地位,拉美国家追求经济发展,前期因美国胁迫而策略性妥协,后期受美国拉拢则采取了有限度的追随策略。美苏争霸打破了美国一家独大的状态,美国对拉美国家采取了拉拢手段。在美苏对抗趋缓之际,拉美国家从优先追求发展并追随美国的策略转向了优先追求自主并在大国间多面下注。后冷战时期,美国再度施以胁迫手段,拉美国家争取自主并强烈抵触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厘清拉美国家行为逻辑及其历史演化路径可以为大国博弈下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经略提供启示。
【关键词】大国博弈;拉美战略行为;自主—发展困境;历史演化;美拉关系
【作者简介】高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研究员;董青青,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