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期刊简介
杂志文章
版权信息
订阅指南
投稿须知
世界经济终审中论文
联系我们
首页
>>
期刊简介
>>
世界经济与政治
>>
2020年第6期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0年第6期
查看往期
请选择
年
请选择
2020年第6期目录
2020-07-03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0年第6期
目录
处在历史转变的新起点——基于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张蕴岭
美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及政府发展战略 周琪 付随鑫
联合国“大议程化”:构建包容性的全球合作框架 李东燕
崛起国改革国际制度的路径选择 朱杰进
全球金融治理议程设置与中国国际话语权 张发林
国际金融的“赫希曼效应” 庞珣 陈冲
处在历史转变的新起点——基于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2020-07-03
【内容提要】东北亚正处在一个历史性转变的新起点,核心是变,而变的关键是导向与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新思维、新方式推动构建新区域关系和秩序的成功范例有两个:一是欧盟,二是东盟。东北亚新地区关系和秩序建设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快速的突变并不现实,且没有一方能够单独改变现状。因此,东北亚需要寻求符合本地区情况、符合新时代大趋势的变革之路。东北亚以构建长久和平与合作发展为目标,为此需要让基于区域共生和区域共利认知的合作进程可持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认知理念,推动东北亚命运共同体构建是近代东北亚关系和秩序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转变。在东北亚,由于复杂的政治生态,促进一种公共的价值观认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命运共同体构建是集大家之慧、靠大家之力,中国既是倡议者,也是行动者。
美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及政府发展战略
2020-07-03
【内容提要】最近十余年,人工智能在美国得到快速发展。目前美国的人工智能在研发方面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学术机构是美国人工智能研发的主力,企业界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强。人工智能已在美国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催生了众多新兴产业,并提升了传统行业的智能化水平,从而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美国也在积极深化人工智能在政府部门特别是军事领域的应用。目前,美国政府已经制定了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战略,进入了快速实施阶段。特朗普政府为美国人工智能发展设立了目标和原则,成立了指导和实施机构,注入了大量资金,并积极推动数据开放、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政府与企业合作以及风险管控。然而,美国人工智能发展仍面临资金不足、人才短缺和政策执行效率低下等问题。美国政府在制定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时,一直把中国当作首要的比较和防范对象,把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里的竞争视为争夺世界领导权的战略竞争,密切关注中国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的动向,竭力防止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得领先地位。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中美在军事与安全、贸易和政治方面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联合国“大议程化”:构建包容性的全球合作框架
2020-07-03
【内容提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联合国议程的跨领域整合与扩大趋势增强,形成一类具有联合国特色的跨领域、综合性全球大议程,如《21世纪议程》《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种“大议程化”现象是全球不同行为体互动的结果,其中联合国机构和非政府行为体的作用显著,一个由会员国政府、联合国机构及全球非政府行为体共同组成的议程推动联盟是“大议程化”必不可少的条件。“大议程化”在促成最为广泛认同的全球主流价值原则和包容性的全球合作框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大议程化”自身也具有明显的缺陷和困境,包括国家层面的关注和投入不足、主要国家之间缺乏共识与集体行动以及全球协调力和领导力的缺失等。大国竞争的加剧和民粹主义、逆全球化势力的上升给“大议程化”带来沉重的打击,使“大议程化”处在一个极为不利的国际环境中,其面临的困境更加凸显。但国际社会对大议程的需求依然存在,“大议程化”的发展空间也依然存在,中国和多数国家仍然是全球团结与国际合作的支持者。
崛起国改革国际制度的路径选择
2020-07-03
【内容提要】随着中国发展进程的加速,推动国际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是否创立新国际制度以及是否对既有国际制度进行重新解释和应用,可以将崛起国改革国际制度的路径分为替代、叠加、转换和偏离四种类型。借鉴历史制度主义的“渐进制度变迁”理论,作者指出霸权国的制度否决能力与既有国际制度的弹性空间是影响崛起国选择制度改革路径的两大条件要素,并以此解释了2008年以来中国在主权信用评级、国际货币体系、区域贸易协定和多边开发银行四个议题领域所采用的国际制度改革路径之间的差异。在主权信用评级领域,美国的否决能力较强,主权信用评级制度的弹性较小,这促使中国采取了叠加型的改革路径;在国际货币体系领域,美国的否决能力较强,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制度弹性较大,这促使中国选择了偏离型的改革路径;在区域贸易协定领域,美国的否决能力较弱,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本身的制度弹性较小,这促使中国选择了替代型的改革路径;在多边开发银行领域,美国的否决能力较弱,同时世界银行制度本身的弹性较大,这促使中国采取了转换型的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