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期刊简介
杂志文章
版权信息
订阅指南
投稿须知
世界经济终审中论文
联系我们
首页
>>
期刊简介
>>
世界经济与政治
>>
2021年第5期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1年第5期
查看往期
请选择
年
请选择
2021年第5期目录
2021-05-31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1年第5期(总第489期)
目录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国际法合法性问题 王勇
国家治理、外交能力与中国主场外交的兴起 陈拯
大国竞争中的战略叙事——中美外交话语博弈及其叙事剧本 曹德军
印度洋治理的领导供给与中欧协进型领导构建 张骥 方炯升
能力分异与军事协作 黄宇兴
“恐慌”式意识形态斗争的政治学解释 金君达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国际法合法性问题
2021-05-31
【内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全球,严重危害全人类生命与健康。中国在成功控制住本土疫情后,向国际社会提出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这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出可供国际社会参考的中国方案的集中体现。国际法治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核心。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具有实现健康平等、维护卫生安全、促进卫生发展、坚持开放包容和创造健康环境的丰富内涵,对于国际法的发展意义重大。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既是落实国际合作原则的具体要求,也是人类对于卫生健康事项共同关切的直接体现。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不仅有《联合国宪章》、国际卫生法律文件、国际人权法律文件、国际环境法律文件和国际经贸法律文件等充分的法律依据,还具有丰富的国际实践基础。不可否认,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国际法制度方面还面临一些困境,需要着力加以完善,从而为最终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构筑起更加完善的国际法治防线。
国家治理、外交能力与中国主场外交的兴起
2021-05-31
【内容提要】主场外交的兴起是近年来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变化。除了扩大国际影响力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考虑,中国主场外交还有很强的国内驱动力,服务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战略需求。全球互联互通已成为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背景,中国需要统筹协调国内行为体的涉外行动,同时积极引领国际合作、塑造全球治理向符合国家治理需要的方向发展。服务国家治理的考虑充分反映在中国主场外交的议程设置与实践作为中。在国家实力提升的基础上,主场外交提供了独特的集成式实践平台,能够发挥聚焦效应、规模效应与整合效应,在效率和成本方面往往也具有独特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主场外交实践既有助于顺应本国政策动向,统筹对内对外信号传递与舆论塑造,争取国际配合,促进国内动员;也有助于协调内外多方,编织合作关系网络,拓展关系治理;还有助于整合并提升各种国内行为体的国际参与,淬炼工作能力,推进协同治理,从而发挥配合国内治理变革、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多重效果。主场外交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统筹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和提升外交外事服务国家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在经济转型升级与反腐败追逃追赃等领域有力配合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
大国竞争中的战略叙事——中美外交话语博弈及其叙事剧本
2021-05-31
【内容提要】作为战略竞争的“话语武器”,外交叙事基于场景设置、因果关系、角色扮演与情节演变四要素组合,直接影响大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效力。在学理上,既有国际关系文献存在工具性话语分析、沟通行动理论以及后结构主义三大路径,分别指涉话语强制、共识沟通与身份认同。合理的战略叙事有助于降低战略成本、推进安全化框定和提升战略说服能力。长期以来,美国战略叙事推进霸权利益,削弱对手合法性;对内教育说服公众,对外维持战略声誉;维持本体性安全,强化敌意螺旋。冷战期间,美苏两强将彼此定位成意识形态上的“他者”。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战略竞争缓和,双方以共识沟通与话语强制维持两极秩序。冷战后,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美国进一步调整战略叙事。在战略竞争初期,中美叙事以共识沟通为核心,双方构建了“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与“新型大国关系”等共识性倡议;2008年后中美矛盾凸显,美国对华采取先发制人的话语胁迫。随着特朗普政府挑起中美经贸摩擦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冲击,中美叙事的情绪对立增加。从冷战到“新冷战”,叙事竞争存在多元剧本。相似的竞争却有不同的剧本,悲剧叙事结构可能转向喜剧、浪漫剧或讽刺剧。重塑中美叙事剧本需要把握时机提出新倡议,努力将双边关系框定到“建设性合作、稳定性竞争”的话语上来。
印度洋治理的领导供给与中欧协进型领导构建
2021-05-31
【内容提要】印度洋治理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但该地区的治理赤字相当突出,其根源在于海洋治理中领导供给与治理需求之间的错配。作者尝试从国际政治中的领导理论出发,阐述和分析海洋治理中领导者的特性与治理效能之间的关系。传统上以地缘政治和海权争夺为中心的霸权型领导/割据型领导无法满足海洋治理所需的能力与公平性的平衡。协进型领导超越传统方式,具有共同、竞优和包容的特点,有利于治理效能的提升。当前印度洋治理中的领导者美国与印度分别实行霸权型领导与割据型领导,加剧了治理赤字和冲突的可能。中国与欧盟的治理政策更能兼顾能力与公平性之间的平衡。尽管由于欧盟对中国参与印度洋治理的目标有所顾虑,中欧在治理重点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双方合作仍存挑战,但双方存在治理方式与理念接近的趋势,中欧可通过提供基于多边主义的海洋安全公共产品,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维护现有治理规则并推动规则创新,共同构建协进型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