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期刊简介
杂志文章
版权信息
订阅指南
投稿须知
世界经济终审中论文
联系我们
首页
>>
期刊简介
>>
世界经济与政治
>>
2021年第8期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1年第8期
查看往期
请选择
年
请选择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年第8期
2021-09-03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年第8期
目录
4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秩序转型 李慧明
34 从洞朗到拉达克:印度对华威慑战略为何失败 谢超
55 “回归区域”?——理解全球安全治理区域化的演进 陈翔
84 国内危机烈度与冲突对象选择 苏若林
106 影响力制衡:主导国应对崛起国的关系性逻辑 董柞壮
134 全球价值链与对外投资的政治风险 王帅 庞珣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秩序转型
2021-09-03
【内容提要】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国际秩序转型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已成为中外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然而,鉴于对国际秩序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理解上的差异,学界对这一问题仍然各执一词。近年来,中国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看待和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价值性原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秩序转型二者关系的探讨是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作者认为,国际秩序就是特定国际体系中在某种国际格局基础上主要国家按照某种特定国际规范互动的一种状态,国际主流价值观、国际规范与制度以及国际组织中规则制定权分配构成国际秩序的基本要素。国际秩序转型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基于国际主流价值观转变的国际观念转型、基于国际规范与制度变迁的国际制度转型以及基于国际规则制定权转移的国际领导转型。作为一种国际理念及未来愿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影响了国际秩序三个要素的变化,推动了一种新型国际秩序的构建。中国推动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新秩序实质上是真正坚持和弘扬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要建构的“五个世界”及国际秩序转型的三种类型构成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下新国际秩序的十五个维度,反映了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清晰秩序蓝图及转型路径。
从洞朗到拉达克:印度对华威慑战略为何失败
2021-09-03
【内容提要】莫迪政府和印度军方近年来的各类战略文件显示,印度对华日益强调惩罚性威慑战略,而且通过加快建设所需的基础力量和加强军政协调能力,相关战略开始具备实操性。印军在中印边界对峙危机中屡次失败,但仍坚持尝试开展惩罚性威慑行动。为了理解印度对华威慑战略的效用,作者尝试从军政协调能力和军事战略执行能力两个维度建立衡量框架:军政协调能否一致是对外展示实力和决心的政治前提,主要考察政治领导人的政治目标是否被军事部门理解和遵守;战略执行能力高低与对外展示实力和决心的操作能力有关,主要考察既有资源是否满足战略需求。作者以2017年洞朗对峙和2020年拉达克对峙时印军开展的战术行动作为案例,分析发现印度军政协调能力和军事战略执行能力仍较弱,这是导致莫迪政府对华运用惩罚性威慑屡屡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是印度国内对危机结果的不同认知推动了其战略的发展,使得印度在对峙失败后屡次以更具进攻性的姿态挑起新对峙。印度对华战略态势的转变值得中国保持高度警惕,中国应合理降低对中印关系的预期,同时加强自身国防建设,建立可靠的威慑能力,如此才能维护自身主权利益,把握中印关系大局。
“回归区域”?——理解全球安全治理区域化的演进
2021-09-03
【内容提要】近年来,全球安全治理突出表现为治理对象的区域化及治理主体的本地化。基于区域安全治理主体结构或域外力量介入区域安全治理体系的烈度,全球安全治理区域化程度呈现差异化分布态势。作者认为安全关系认知与区域治理能力是安全治理区域化或者区域安全自治水平的关键因素。安全关系认知是区域国家安全互动形成的认知结构,区域治理能力是以区域大国为代表的区域行为体解决本地区安全问题及维护区域秩序的能力。高安全关系认知度—强区域治理能力会带来安全治理区域化的高位运行,低安全关系认知度—弱区域治理能力导致安全治理外部化的显著趋势,低安全关系认知度—强区域治理能力或高安全关系认知度—弱区域治理能力的框架则促使安全治理主体构成的开放性与多元化。深入理解全球安全治理区域转向的演进机理,有助于深刻判断当前及未来全球各地区安全治理的走势,为中国参与周边区域安全治理提供理论及政策启示。
国内危机烈度与冲突对象选择
2021-09-03
【内容提要】转移视线战争理论是影响力较大的战争解释理论之一,其核心假设是国内危机会促使决策者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转移民众视线,增加民众支持度。作者试图将冲突对象带回转移视线战争理论,探讨领导人面对重重国内危机是否会通过向之前有过冲突的国家开战来转移国内问题。作者提出一个基于国内危机烈度的对象选择理论,即一国是否选择“敌国”作为转移视线战争的对象取决于国内危机的严重程度。国内危机烈度越高,决策者越不倾向于向“敌国”挑起战争来维持统治:一方面,高烈度国内危机会使对手采取战略回避,刻意避免与国内危机重重的领导人发生正面冲突;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危机严峻程度的提升,决策者更倾向于利用复活赌博机制而非聚旗效应机制,因为相较于聚旗效应带来的短期支持率的上升,通过赢得战争展现实力更能够缓解决策者的国内困境。而向“敌国”挑衅,对手准备充分,战争结果不确定性小且规模不易控制,不能满足复活赌博机制的要求。对于1920—2000年1659次国际军事争端的分析结果为这一假设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