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期刊简介
杂志文章
版权信息
订阅指南
投稿须知
世界经济终审中论文
联系我们
首页
>>
期刊简介
>>
世界经济与政治
>>
2022年第2期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2年第2期
查看往期
请选择
年
请选择
2022年第2期目录
2022-03-16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2年第2期
目录
“一带一路”能否提升中国国家形象 王金波
双边关系与贸易保护——来自中国遭遇贸易壁垒的经验证据 王孝松 常远
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直接投资的政治效应 刘倩 陈济冬
资本充裕度与国际投资体制的演变 潘圆圆 张明
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义利逻辑 徐成
全球网络空间的脆弱稳定状态及其成因 江天骄
“一带一路”能否提升中国国家形象
2022-03-16
【内容提要】国家形象是一国综合实力在全球场域下的整体呈现。在中美战略竞争的宏观叙事结构下,“一带一路”如何影响中国国家形象、能否改善相关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和对中国的叙事框定是有待回答的问题。作者基于2005—2020年皮尤研究中心“全球民意调查”数据,采用多期倍分法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国家形象显著正相关。具体而言,“一带一路”的经济社会发展效应、赫希曼效应与贸易、投资、双边政治关系、伙伴关系的中介效应均会显著提升一国对中国的正面评价和对中国的认同;“一带一路”与制度、文化、政体差异、外交立场等距离变量的交互效应以及对中美权力变化、中美战略关系的优化、调节效应会有效缓解、改善一国对中国的错误认知、消极感知和在中美之间的选择困境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负面影响;“一带一路”的合作性叙事及其对竞争性甚至敌意叙事的隐喻替代也会显著弱化一国对中国的负面推理、叙事框定以及与中国的身份和情感对立。中国应继续发挥和巩固“一带一路”对中国国家形象、中国叙事体系的正向作用,同时重新框定中美关系和解构中美战略叙事。
双边关系与贸易保护——来自中国遭遇贸易壁垒的经验证据
2022-03-16
【内容提要】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了双边关系对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影响,而鲜有学者考察双边关系改善能否抑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发生。近年来,逆全球化动向不断加剧带来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为世界经济复苏与中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中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外交理念,切实增进与贸易伙伴国的政治互信并不断扩大务实合作,良好的双边关系为双边贸易发展巩固提质。对于双边关系改善能否抑制贸易伙伴国对中国发起贸易保护这一问题,作者基于国家间双边关系这一制度视角,选取2008年11月至2018年12月高频月度双边关系定量指标与各伙伴国贸易政策监控数据,构建计数面板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双边关系对抑制贸易保护有正向效应,与发达国家的双边关系对贸易保护的溢出效应大于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效应。随着贸易伙伴国正式制度质量的提高、两国间非正式制度距离的缩小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双边关系改善对抑制保护主义的正向效应逐渐增强。
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直接投资的政治效应
2022-03-16
【内容提要】推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是改善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式。高质量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不仅能使参与国从经济上受益,也对其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区域经济合作产生的政治效应是国际政治经济学关注的理论问题。作者基于东南亚8个国家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其他经济社会因素如何影响东道国民众对中国的正面感知。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道国民众关于中国在当地产生积极影响的感知受到中国在东道国FDI数量的非单调影响,只有FDI的数量保持在恰当范围内才能使东道国民众关于中国影响力的正面感知处于较高水平。此外,东道国民众对投资来源国的正面感知也与个人经历、教育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来自中国的FDI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影响东道国民众对中国的正面感知,但并非越多越好;同时,在国际经济合作中需要关注东道国的民生福祉及其民众的真实获得感,获得感是反映合作质量的重要维度。只有多管齐下、全面深化合作,才能不断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高质量发展。
资本充裕度与国际投资体制的演变
2022-03-16
【内容提要】一国的资本充裕度对该国在国际投资体制中的立场起到决定性作用。当前中国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的规模较大,但国际投资体制建设相对滞后。为完善国际投资体制建设,需要估计中国的资本充裕度、理解资本充裕度影响对外政策的逻辑。根据不同国家在国际投资体制中的定位,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四种类型:资本匮乏国、资本增加国、资本充裕国和资本减损国。通常来说,资本匮乏国常处于非自愿开放的状态,资本增加国倾向于扩大本国的开放,资本充裕国的主要诉求是对等开放,资本减损国则再次降低本国开放度。作者通过国别案例验证了这一观点:拉美国家资本匮乏,同时难以维护本国利益,开放的自愿程度不高;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和20世纪后期的中国则处于资本增加阶段,尽可能地开放本国市场;20世纪的美国是资本充裕国推动对等开放的最典型例子;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出现资本减损,呈现保护主义倾向。这一新的分类方法能够更好地解释当前中国在国际投资体制中的定位,推导出中国优先的政策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