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期刊简介
杂志文章
版权信息
订阅指南
投稿须知
世界经济终审中论文
联系我们
首页
>>
期刊简介
>>
世界经济与政治
>>
2023年第1期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3年第1期
查看往期
请选择
年
请选择
2023年第1期目录
2023-02-09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3年第1期
目录
卷首语:世界之变与全球经济政治学 张宇燕
知识涵化与社会知识再生产——以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路径为例 秦亚青
国内规范争论与国际规范演变——对“春秋无义战”的跨层次分析 蒙克
“信息就是力量”:信息生产与规范竞争 王蕾
劳动力流动性、生产组织变革与后发工业赶超——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美国、德国和俄国的比较研究 张倩雨
秩序重构:人工智能冲击下的全球经济治理 韩永辉 张帆 彭嘉成
卷首语:世界之变与全球经济政治学
2023-02-09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全球视角对当今人类所处历史方位做了精准概述:“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理解全球挑战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维度,这其中就包括全球经济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全球经济政治学的基本区别有两点:一是学科基础不同,分别为政治学和经济学;二是关注层次各异,分别为国际和全球。其中,后一点又将全球经济政治学和国际经济学区分开来。
“全球”与“国际”区别明显。“全球”把全世界看作一个整体或一个准社会,“国际”关注的还是国家间互动。世界政府缺位是全球经济政治学不同于国民经济学的本质特征之一。联合国不是世界政府,因为它缺少政府或国家的两大权力(强制征税权和暴力垄断权)以及赋予其政府权力的制度体系与行政司法架构。
全球问题与国家问题或国际问题在性质上也具有明显不同。全球问题是指影响范围囊括全人类同时也只有世界各国协商合作方能解决的问题,各国协商合作形成集体行动便是全球治理,具体表现为各国就如何处理全球问题而达成的具有自我约束性的规则或制度集合。
“国家”和“企业”或“机构”的差异性构成了全球经济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在特定国民经济中,经营好的企业会发展壮大,经营差的企业则被市场淘汰。在全球社会中,一个国家运营得再好也不可能并购他国,而绩效不彰的国家亦不会被兼并或被开除“球籍”。主权国家林立本身和全球治理赤字常态化存在标志着国家间交往缺乏全面和统一的全球准绳。
与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企业不同,国家尤其是大国的目标通常既包括经济利益又包括政治权力的最大化。鉴于全球治理作为规则集合可以是非中性的,国家间博弈往往会演化为各自努力将全球规则作为维护和拓展自身利益的保障或途径。更进一步说,在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打压主要竞争对手便会成为一种“理性的”策略选择。
在亚当·斯密的世界中存在着一只“无形之手”,意指每个行为主体为了自身福利而努力的结果会自发地导致所有行为主体福利的提升。在一个主要由主权国家构成的世界里,是否也存在着一只将各国利益整合成全人类利益的“全球无形之手”呢?这一问题的答案在于是否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存在一个保护产权、尊重契约、抑制暴力的权威性世界政府或公正合理且约束力强的全球治理;二是各国之间良性且充分竞争。可见,“全球无形之手”的存在条件相当苛刻。
知识涵化与社会知识再生产——以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路径为例
2023-02-09
【内容提要】知识涵化是一种社会知识再生产理论,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开放性接触形成知识的相互影响并导向知识再生产。知识涵化是一个过程,包含单向涵化、双向涵化和交互涵化等相互关联的阶段。单向涵化是指一种文化中的知识影响另一种文化中的知识再生产,特征是知识的学习借鉴;双向涵化是指两种文化中的知识以自身显著性并通过交流辩论产生相互影响,特征是知识创新;交互涵化则是不同文化中的知识在相互影响的条件下产生新的共同知识,特征是知识汇融。知识涵化是一个开放性过程,以知识的多样性消解学术话语霸权,形成基于多元基础的共同知识。中国国际关系理论40多年的发展过程更多地体现为一个知识涵化的过程,以开放性涵化起步,当前正处于双向涵化阶段,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中华性”。但发展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目的不是以“中华中心主义”取代西方中心主义,也不是以自文化产生的国际关系理论取代他文化理论,而是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全球化,向着建构人类共同知识的终极目标迈进。
国内规范争论与国际规范演变——对“春秋无义战”的跨层次分析
2023-02-09
【内容提要】针对争论如何影响国际规范演变这一问题,作者结合建构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分析视角,从中国春秋时期国际战争规范退化的历史中提炼出一个解释国际规范演变的理论框架:在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规范争论的结果会影响规范演变的方向,当国内规范争论的结果违背原有规范下的社会预期时,会经由规范之间的相互嵌入性导致与国内规范相连的国际规范出现退化;同时,这一效应会随着现实主义范式所强调的国家间相对实力差距的缩小而被放大。为此,作者创建了春秋时期主要诸侯国国内规范争论和国际战争正义性的面板和配对数据集,以定量方法检验并支持了该框架推导出的假说。分析揭示,“春秋无义战”的出现未必是由于楚国等异质性修正主义大国对周礼战争规范的挑战,而更多是规范主导者周王室的衰微以及各诸侯国在争霸竞争中实力趋近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透过国际规范演变的理论视角和中国古典国际关系的历史启迪理解当下自由国际秩序所面临的危机。
“信息就是力量”:信息生产与规范竞争
2023-02-09
【内容提要】规范竞争是国家间博弈的重要形态,解释规范竞争结果产生的原因对于理解规范制定权的来源具有关键意义。参与规范竞争的国家需要发掘和处理个体或集体经验、历史或现实事件以及科学知识或统计数据等信息资源,使之适于支撑自己的规范主张,而信息生产的方式将影响规范竞争的走向。信息生产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一国独立生产信息、联合立场相近的国家组建信息生产与共享网络以及动员跨国机构参与信息生产。在不同的信息生产方式下,国家提供信息的质量存在差异。信息质量越高,越能够吸引尚未做出立场选择的中间国家将该信息引入本国的外交话语,以便进行自我表达和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有效争取中间国家支持的一方将更容易在规范竞争中获胜。对于核裁军及网络安全两个议题领域的案例研究验证了这一理论。部分无核武器国家通过动员众多跨国机构参与信息生产,推动了《禁止核武器条约》在联合国表决通过;美国及其盟友借助信息生产和共享网络的运行在网络安全规范制定中占据优势地位。由此可见,国家参与规范竞争不仅需要阐述自己的规范主张,还应提升组建国家间信息生产与共享网络或者动员跨国机构参与信息生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