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债务重组中的待遇可比原则:历史、进展与启示
作者:
傅秋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摘要:在国际主权债务重组的语境中,待遇可比原则通常被视作促进协议达成的最重要原则之一。该原则强调,所有债权方需公平分担债务重组过程中的总体损失,禁止任何“搭便车”行为,这对于维护协议的平衡性、确保未来合作的可能性至关重要。随着中低收入主权国家债权方异质性上升,特别是在2020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提出《缓债倡议后续债务处理共同框架》后,各方对债务重组方案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关于该原则是否得到清晰界定和有效执行的争论也愈发激烈,这暴露出国际主权债务治理机制的困境。本文深入探讨了待遇可比原则的起源、相关争议及最新发展动态。研究发现,尽管理论上,清晰化的规则可能有助于实现绝对公平的债务重组,但模糊化的衡量方式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可为各方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操作空间。从根本上讲,模糊化的实践不仅能显著降低谈判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而且有助于各方适应不断变化的债务形势。可以预见,待遇可比原则在未来仍将持续演变。中国可从规则的历史变迁中汲取经验,通过实际案例对既有规则进行迭代优化,以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国际主权债务治理,力求在实现债权方和债务国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