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期刊简介
杂志文章
版权信息
订阅指南
投稿须知
世界经济终审中论文
联系我们
首页
>>
按主题分类
>>
全球治理
按杂志分类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
《国际经济评论》
按主题分类
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
国际投资
全球宏观
中国经济
国别与地区经济
国际政治经济学
全球治理
能源与环境
国际关系
国别与地区政治
国际政治与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一带一路”倡议与东道国的国家治理
2022-04-15
【内容提要】关于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对东道国国家治理的影响仍然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学界很少关注为何一些“一带一路”参与国能够较好地抓住倡议所带来的共建机遇和发展红利,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另一些参与国的表现则相对逊色。作者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对东道国国家治理的“有条件影响”分析框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总体上对于参与国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具有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取决于参与国在政治上对华友好的程度。友好的政治关系通常可以显著增加深度合作与信任,防止第三国对参与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干扰,从而更有利于这些国家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促进其实现国家有效治理和发展。利用195个国家2014—2020年的面板数据对上述观点进行实证检验,统计结果支持上述观点,并表明在中美战略竞争时代,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项目落地、推动东道国的国家治理水平提升不仅需要进一步维护与强化参与国的对华友好政治关系,也需要防范第三国的战略干扰。
全球网络空间的脆弱稳定状态及其成因
2022-03-16
【内容提要】随着人类社会与网络空间高度相连以及大国竞争加剧,网络空间战略稳定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意义日益凸显。然而,当前网络空间处在介于稳定与不稳定之间的脆弱稳定状态,即网络空间总体和平,但各种网络攻击不断,缺乏相应的全球治理机制,导致安全问题泛化。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网络空间广泛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公共产品短缺为大国采取机会主义的做法操弄网络空间公共产品提供了便利。这些做法包括利用公共产品私物化、采取零和博弈思维和进攻性网络战略作为推行其自由民主战略的工具、强制或胁迫他国的工具以及歧视和排他性的工具,最终将导致网络空间面临失序的威胁。以“棱镜门”为代表的全球监听计划、“清洁网络计划”和“震网病毒”三个案例分别从制度安排、合作规范和攻防平衡的角度揭示了网络空间的脆弱稳定特征。随着大国博弈日趋激化,网络空间战略稳定的脆弱性将持续上升。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以主权原则为核心的国际法在网络空间的适用以及建立信任措施是维护网络空间战略稳定的重要保障。
全球数字经济治理:要素构成、机制分析与难点突破
2022-03-16
摘要:在全球经济受新冠疫情持续冲击、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驱动的新一轮全球化却保持蓬勃发展势态,基于互联网及数字技术产生的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由于数字鸿沟、平台垄断和跨境数据流动等问题日益超越传统全球经济治理边界,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关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系统分析框架。本文通过对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原则、主体、客体、方式、目标以及运行机制的分析,认为传统治理机制难以适应全球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正在形成以区域多边协定为载体、二十国集团(G20)为中心,并向周边辐射的“联盟—网络”治理结构。随着数字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未来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主体与对象都将趋于多元化,构建统一、包容、共享、互惠的新秩序应当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理想目标。
美国数字市场反垄断监管的方法与观念反思
2021-11-12
【内容提要】二十多年来,美国反垄断法的消极实施,放任了由垄断行为造成的市场集中度升高、竞争减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重新激活了反垄断的民粹主义,也推动了美国国会的数字市场反垄断立法议程。反思美国数字市场监管方法与观念,长期以来反垄断法解释的学派化形成并固化的错误成本假定是症结,影响了数字市场监管的决策依据选择。当前,美国立法议案推动的从行为规制向主体规制的模式转变具有积极意义,但结果和成效均有待观察。对中国而言,更为关键的是明确数字市场反垄断中维护市场竞争的核心目标,在现行《反垄断法》结构下充分纳入数字市场相关考量因素,并确立数字市场反垄断法解释与适用中漏判成本大于误判成本的决策前提。
国际组织的非核心职能拓展——以世界银行参与全球治理为例
2021-11-12
【内容提要】国际组织是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它们以履行各自核心职能为目标,在全球治理的具体领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一些国际组织凭借自身优势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治理领域拓展其非核心职能,可从能力—意愿—时机三个维度探究国际组织拓展非核心职能的原因及途径。世界银行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实践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首先,凭借资金和知识双重优势,世界银行得以在全球治理进程中积极扩展影响力。其次,行动理念的变化与回应机制竞争的被动反应分别是世界银行职能拓展的内外动因。世界银行借问题关联途径提升组织内成员与特定领域既有机制接受其拓展职能的意愿。最后,某些领域的治理缺位为世界银行职能拓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它及时有效地推动了机制渐进式变革,以期实现职能供给与治理需求相匹配。国际组织拓展非核心职能的行为具有促进机制间互补合作、减少治理赤字的效果。但如果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随着拓展非核心职能的国际组织越来越多,国际机制间的职能重合与资源竞争可能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