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决定了内战后的和平建设成效——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与过程追踪的路径挖掘与检验
陈菲 杨季宁
【内容提要】冷战结束后,内战以及内战后的和平重建逐渐成为国际安全治理的核心议题。尽管国际社会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和平建设实践,但不同国家在和平建设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和平建设三角模型,作者建构了包含国际支持、社会凝聚力与社会复原力的三维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1991—2024年28个内战案例进行组态分析,揭示了四种促进高水平和平建设成效的充分条件组态类型,分别为以高水平发展援助和种族同质性为核心条件的援助—凝聚型组态、以大规模维和与高水平参与为核心条件的维和—复原型组态、以政治参与水平和经济福祉为核心驱动力的社会复原型组态以及强调社会凝聚力与社会复原力协同作用的凝聚—复原型组态。对卢旺达、塞拉利昂、克罗地亚和莫桑比克四个典型案例进行过程追踪后发现,和平建设内嵌于以社会凝聚力和社会复原力为导向的国家建设进程中,国际干预主要通过弥补国内能力短板或与本土优势要素形成良性互补的方式为和平建设提供辅助支持。有别于变量导向的线性分析,作者运用混合方法揭示了和平建设“多重并发、殊途同归”的复杂因果机制,为后冲突社会选择差异化的重建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陈菲 杨季宁
【关键词】和平建设;国际支持;社会凝聚力;社会复原力;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作者简介】陈菲,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杨季宁,华中师范大学周边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