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感知、治理博弈与受援国回应策略选择——以乌干达、南非和坦桑尼亚公共卫生治理为例
肖齐家
【内容提要】受援国的国际互动与国内治理模式深受援助—受援关系的影响。面对国际援助干预和国内治理难题的双重挑战,受援国的实际回应策略高度分化,主要表现为统合、对抗、否认、依赖和常态化五种基本类型。“殖民遗产”路径依赖视角与援助机构政策支配视角对受援国回应策略选择的解释并不充分,围绕“共享主权”制度实践的相关治理研究也没有厘清各种亚类型主权之间的关系。作者提出了包含干预感知、治理博弈和策略选择三个逻辑要件的动态分析框架,认为受援国回应策略选择既受受援国感知类型与治理网络资源禀赋共同作用影响,也受受援国与援助者之间动态治理博弈影响。作者采用过程追踪与比较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根据斯瓦希里语和英语的一手资料,对乌干达、南非和坦桑尼亚公共卫生治理领域的五个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受援国政府在回应国内治理难题时所遵循的政治理性逻辑与社会民众切身利益之间存在张力,这是导致受援国政府与社会关系出现波动的重要原因。受援国基于干预感知的回应倾向与治理网络资源禀赋之间的互相建构等因素致使受援国与援助者在治理合作过程中表现出动态博弈的特征。
【关键词】干预感知;治理博弈;援助—受援关系;全球治理;非洲政治
【作者简介】肖齐家,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