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际金融监管规则何以非中性——一项折中主义分析

  • 作者: 张发林 沈昱泽
  • 时间: 2025-11-10
  • 杂志: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5年第10期
国际金融监管规则何以非中性——一项折中主义分析
张发林  沈昱泽
【内容提要】国际金融监管规则何以呈现差异化的非中性特征是一个有待系统性探究的问题。作者提出非中性程度光谱对规则非中性进行了理论界定和测量,并借鉴解释过程性和复杂性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思想,从分析折中主义的视角出发,综合考虑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形成过程和复杂因素,构建一个折中主义分析框架来回答此问题。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形成过程涉及不同行为体和多重因素在不同阶段的复杂关系,对国际金融监管规则非中性的一般性解释需要回归到形成过程和复杂关系中。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形成过程包括议题显现、规则塑造、国际博弈和规则输出四个关键环节,涉及金融风险烈度、国家金融利益、国际市场结构和国家谈判能力等多重因素,诸多因素在不同关键环节中的排列组合使规则呈现非中性特征。据此框架对国际金融监管规则非中性特征进行梳理,结合对银行、证券和会计等领域核心国际监管规则的案例分析,能够揭示规则非中性的形成机制和差异化表现。对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形成过程及非中性特征的分析有助于中国更深入地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以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关键词】规则非中性;国际金融监管规则;全球金融治理;分析折中主义;国家金融安全
【作者简介】张发林,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沈昱泽,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